网站首页 资讯 热点 行情 地区 推荐 民宿 酒店 家居 度假 滚动
首页 >  热点 >  >  正文

“北溪”事件再次反转,美德话术统一强调,俄罗斯:别转移注意力

2023-03-14 11:00:49来源:军青十一处

有关于“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的消息正源源不断地被拿来炒作,但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将永远成为谜题。

在美国知名记者西摩·赫什发表的文章中,曾指出该爆炸事件是由美国军方在接受总统拜登授意下而策划实施的行为,并且挪威军方也深度参与最终的引爆计划。

此消息一出,当即引起轩然大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白宫虽在第一时间辟谣,但显然不具有说服力。

短短一个月后,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根据美国官员审查的新情报显示,一个“亲乌克兰”团体袭击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美国方面认为,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乌克兰人或俄罗斯人,但没有美、英两国公民参与其中。

该消息一经发出后,德国媒体也立马跟风,报道了更多的细节。

德国“今日新闻”援引德国检察官调查结果称,执行破坏行动的具体人员共有六人,五男一女且分工明确。

船是波兰租借的、队伍是从德国出发的,并不排除是试图嫁祸给乌克兰的“假旗行动”等等。

事情的经过说得很仔细,然而却并没有追捕到这五男一女的行踪,显然西方情报部门并没有“卖力干活”。

在“北溪”案件反转前,美德首脑曾进行一个多小时的闭门会晤,双方极有可能就“北溪”一事的责任达成共识。

因此,两国才会在舆论上如此默契地进行反转。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对此表示称“一些涉事西方国家政府应该做的不是泄露消息,而是对俄方提出的正式要求作出回应...”

个人认为,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有点小儿科,无非是想摘清西方的责任。

如果西方通说认准了这个结果,那将来即便要秋后算账,也是由基辅担责。

这一桩无头冤案,终究是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一事,最利好的自然是美国,其次是英国、乌克兰,而基辅恐怕没这个胆子。

最产生消极、负面影响的自然就是俄罗斯与欧洲,但奇怪的是普京也好,还是朔尔茨与马克龙也罢,对此都出奇地冷静与平淡。

更多的可能性在于俄欧“敢怒不敢言”,一来苦于没有直接性的证据向美国或其他势力追责,二来闹翻脸也无济于事,总不至于直接同美军宣战。

尤其是俄罗斯方面,现已有传闻称将暂时封存“北溪”管道,则意味着短期内将项目搁置。

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项目,如果就此终结,对双方都是极大地资源浪费,而普京与默克尔的政绩工程也将化作一滩泡影。

其实欧洲态度的转变,足以说明美国“先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吃”的战略初见成效。

如此重大的能源基础设施,德国可以做到置若罔闻,甚至伙同美国一道转嫁注意力,足以说明朔尔茨的华盛顿之行被成功说服。

如果不许诺些重磅的补偿条款,朔尔茨是不会轻易转变态度,而德国在野党也不会允许此事善罢甘休。

纵观美国全球战略时,往往能发现所谓的“盟友”都在主动或被动在替美国当“出头鸟”或承担责任。

一来是因为美国深度捆绑了这些国家的战略利益,在地缘危机中确实不得不同美国站在一起。就拿欧洲为例,切断俄罗斯的能源供应确实迎来相当强的痛感,但也不得不否认俄罗斯对欧洲的战略威胁是最直接、最强大的敌人。

在全球其他地区,美国也使用相同的手段,这种趋势在东亚地区尤为明显。

二来是西方政治制度下,当局者往往首要考虑的并非长远国家利益,而是现阶段所在政党及其个人的支持率。如此一来,民粹将占据主动地位,同时加剧社会矛盾的激化。

总而言之,未来“北溪”能否恢复正常,重新成为俄欧之间的重要桥梁取决于俄乌冲突的结局以及之后几年的国际形势。很明显,西方在摸索这条底线已经逐渐疯狂,都试图以经济压力逼迫莫斯科就范,甚至是莫斯科的垮台。

经济的低迷只会使国际局势更加动荡,一个孱弱的俄罗斯或许有利于西方更有安全感,但一个穷途末路的俄罗斯只会令全世界都感到恐惧。

希望冲突可以早日结束,不仅要恢复乌克兰地区的和平稳定,也要注重俄罗斯与欧洲的经贸合作。

标签:

相关文章

[ 相关新闻 ]